找到相关内容2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中叶朱子学与阳明心学的对峙

    阵营不得不作出反应。一方面,程朱派学者对王门心学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反击,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:心即理;致良知;知行合一。另一方面,朱学各派在理气论、心性论、格物论等理论问题上提出一些有别于朱熹的看法,这些...中叶朱子学的研究尽绵薄之力。   一、程朱派学者对王学的批判   明中叶王学兴起以后,声势日炽,其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:心即理,“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”;致良知;知行合一。晚年概括为“四句教”:“...

    陈代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7.html
  • 汤一介学术自述

    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》一文中,我提出中国哲学常以三个基本命题未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观点,这就是“天人合一”(讨论“真”的问题,即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)、“知行合一”(讨论“善”的问题,即做人的根本道理)、“情景合一”(讨论“美”的问题,即审美境界的问题),而“知行合一”与“情景合一”这两个命题是由“天人合一”展开而对宇宙人生不同侧面的表述。在《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》一文中,我把中国哲学中的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765545.html
  • 平常心是道

    达到知行合一、理事圆融的境界   平常心是道。吾其勉之! ...

    延德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5402635417.html
  • 佛教教学的艺术化

    的,心不是迷的,本来是觉悟的,佛像代表本觉。菩萨是代表觉心的起用,起作用是无量无边说不尽的。但是这一切的大用可以分成两大类,一类是“智”,一类是“行”。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说,是从佛经里得到的启示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947948.html
  • 佛国寿星——清定上师

    ”、“百忍”(忍辱波罗蜜)能知行合一,行之有恒,是“栽培心上地,涵养性中天”的妙法。是使心平气和,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。笔者赠给他一副座联云:“和和和,六和同修,性天温良,六时常开吉祥花。忍忍忍,...

    妙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0454086.html
  • 学佛初期阶段的误区

    一心修学,目的是济世度生,而不是逃避现实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的修学,解行相应,知行合一,就应该发广大菩提心、慈悲心,努力做到护持三宝,以弘法家务,利生为事业,为净化世道人心尽一份力。  因为个人根性或性格的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0754362.html
  • 明代的禅宗

    官僚士大夫受佛教影响仍然很深,中后期参禅学佛的风气也有所抬头。王守仁(1472-1528)继承宋代陆九渊“心即理”的哲学命题,提倡“心外无物”、“知行合一”,开辟了理学的新领域。这种情况,只有在佛教哲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3059413.html
  • 佛学思想与幸福人生

    与方法,知行合一,大愿大行,从而实现自利利他、圆满喜乐的快乐人生。 佛法十分重视教导信众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,圆成健全的人格,净化内在的世界。这不仅对信众个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2360119.html
  • 齐粱之间中国的大乘禅

    工夫,而知行合一的。但从志公、傅大士、慧文法师以后,那就大有不同了。  因此,如果要讲中国禅的开始和禅宗的发展史,就应当从志公等人说起。但志公遭逢乱世,同时中国禅的风气尚未建立,因故意装疯卖傻,而以...

    南怀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4663283.html
  • 发展佛教 教育为本

    情操的修持; 有的修行很好但不能深入浅出表达佛法妙义;有的能行亦能说但不善于招揽人才和组织管理。所以培养21世纪的弘法人才,应该着重综合性的训练和具有国际性视野以及长远的眼光,还要能深入研究,知行合一,...

    达义法师

    |发展佛教 教育为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550573758.html